东北最后的刀客,零下25度割芦苇,起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白洋淀芦苇荡,苇海碧波的美景让人向往,但在东北,还有一片面积更大的芦苇荡,这里没有诗和远方,而是只有生活的苟且。

这片芦苇荡位于辽河三角洲地区的盘锦,面积超过万亩,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大的芦苇荡,每当寒冬降临时,都会有一些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冒着严寒从事收割芦苇的工作,他们就是东北最后的“苇海刀客”。

驴进磨坊,人进苇场

虽然这群人叫刀客,但他们和武侠世界的刀客完全就是两类人,书中的刀客都是快意恩仇的英雄,而现实中的刀客,则是为了生活四处漂泊的普通人。

刀客这个职业,已经传承很久,早在清朝,每年到了寒冬时节,给地主家干完农活之后,无事可干的农民就会成群结队地赶往东北,他们可能来自山东,也可能来自河南河北,像候鸟一样准时聚集在东北寒冷的大地上,自己带着镰刀和磨刀石,只为了在春节前再干点活多赚点钱,让一家老小过个好年。

这就是当时的刀客,每年寒冬来春节散,因为割芦苇的活儿过于辛苦,这群人中就传下一句“驴进磨坊,人进苇场”的俗语,就是说这些割芦苇的人,犹如磨坊中的驴子一般,付出巨大无比的辛劳,勉强维持着自己和一家老小的生存。

从古至今,辽河三角洲的芦苇荡,留下了一批又一批刀客的足迹,它的存在,也帮助刀客这个职业一直流传下来。哪怕大规模机械化的现在,一些收割不到的边角地,或者打捆装卸工作等,也需要刀客来完成。

从古至今,芦苇用途广泛

之所以面积广大的苇场荡能存活至今,是因为在不同时期,芦苇都有着独特且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以前,芦苇收割之后经过进一步加工,可以做成苇席,这是当年农村土炕上缺少的物件,也可以让穷人死后作为裹身之用。除了做席,芦苇的苇秆还能编制成筐、篮子等生活用品,苇穗可以做成扫帚,可以说芦苇一身都是宝,全都有用处。

在现代,以上物件越来越少了,而芦苇又有了新用途,一方面可以用来造纸,辽河三角洲大片的芦苇,收割之后基本都送往纸厂,成为造纸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因为芦苇含有大量纤维素韧性很强,粉碎加工后可以制成板材,用于多种行业。

在注重环保的现代,芦苇的存在既维持了辽河三角洲的湿地环境,又可以替代树木,在造纸和板材行业发挥巨大作用。多重用途加持,辽河三角洲的芦苇荡不但没有逐渐消失,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

这里只有生活的苟且

置身于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中,在很多人看来是很诗意美好的场景,但对于刀客而言,却是无比辛苦的一件事。在游客眼中,这里是诗和远方,在刀客眼中,这里只有生活的苟且。因为割芦苇“有三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第一苦,是东北严寒的天气。芦苇每年冬季才适宜收割,而东北大地每到冬季都是零下几十度的天气,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干体力活,那感觉简直不要太酸爽。

寒冷天气导致穿衣难,穿得太少抵不过寒冷,穿得太多干活时又容易出汗,身上出汗冷风一吹很容易病倒,这必然会严重影响收入。毕竟每年割芦苇就那么一个来月,而且是按量计价,隔三差五病倒一次,哪里还能干多少活。

寒冷天气还让吃饭也难。芦苇荡面积广大,从干活地点到居住地点,往返一趟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为了节省时间,刀客们的午饭,只能在苇场就地解决,寒冷天气中,当饭经过一个多小时送到之后,往往热饭也就变成了凉饭。天冷饭凉,刀客们每天只能勉强凑合一顿,想吃热乎饭只能等到晚上才行。

第二苦,是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每天天还不亮,刀客们就必须要起床开工了,因为芦苇有一个奇特之处,那就是温度越低它越脆,在太阳升起来之前温度最低的时候,正是芦苇最便于收割的时间。

虽然现在收割大部分都由机器进行,但刀客们也不会睡到日上三竿才开始干活,他们每天的收入都是按量计价,干多少斤赚多少钱,早点干晚点收工,每天的收入才能更多一点。刀客们背井离乡出来干活,不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吗?

如果说起早贪黑还能忍受,但干活中难免会意外受伤,这才是刀客们最担心的事。芦苇秆韧性强,巨大的弹性很容易误伤刀客,如果受点小伤还可以不在乎,但如果受伤太重,那这一趟就白跑了。

第三苦,是思家之苦。出来做刀客的,很少有本地人,大部分都是从周边地区坐火车转三轮,来到芦苇场的。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刀客们根本没时间回家,而每次出来都在芦苇场工作三四十天,这让这些平时一家老小在一起的农民,特别难以适应。

不过幸运的是,现在移动网络已经普及,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刀客们都可以和家人联络,或电话或视频,已经不像以前的刀客那样,只能默默忍受思家之苦了。但再多的电话视频,也不如在家人身边,所以,这也只能稍解思家之苦而已。

如此辛辛苦苦干一个来月,每个刀客大概能赚元左右。临近春节,他们会带着这些钱回家,让家人过个好年,或者攒下来留着明年给孩子交学费,给老人看病等。每一个刀客背后,都有一个到处需要用钱的家庭。

曾经,刀客们如候鸟一般,寒冬聚春节散,现在,随着芦苇场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刀客们也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许现有的刀客渐渐老去之后,将不会再有年轻人接班,这份记忆也将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一些又老又辛苦的职业,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作者:芒果很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4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