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大地的一枝艺苑奇葩安国老调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s://m.yyk.99.com.cn/fengtai/68389/dianping.html

追溯起源

安国老调原是元末明初流行于

民间的小曲“河西调”

清朝雍正年间(-年)传入安国

后经民间河西调艺人同说书艺人

和大鼓艺人合作诞生了

与原老调不同风格的新剧种

光绪年间形成地方戏雏形

安国老调剧团演出关汉卿代表剧目《窦娥

当时比较有名的艺人

张金奎、崔相云、张林山等博采众长

融入了同台丝弦的高亢激昂

吸收了白洋淀一带老调的婉转悠扬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

故安国老调又称“南路老调”

安国老调唱腔高亢激昂,擅用高腔

明嗓要求宽厚明亮

背功嗓要求音高质纯

走向成熟

安国老调于民国初年趋于成熟

不仅有《万寿山》、《封神榜》

等完整的演出剧目

而且文武场齐备,各种行当健全

程各庄、张乡、大章、西崔章

纷纷组建老调戏班

到深泽、武邑、饶阳、安平一带演出

形成老调一家独占冀南的局面

安国县老调剧团从年起

开始上演现代戏

编创移植了《野火春风斗古城》

《赤道战鼓》等30多出现代戏

为适应剧情发展需要

又编创了文腔中低回婉转的“反调”

填补了文腔中哀婉不足的空白

同时还对花脸唱腔进行改革

增加老生垛板的运用,受到观众的欢迎

安国老调的一代泰斗

刘守谦

刘守谦(—),乳名小吵儿,安国市南章村人。—年,任安国县老调剧团业务副团长,是安国市老调剧团创始人之一。

刘守谦自幼学说书

16岁加入饶阳县武家寨武腔班学戏

学成后,在安国县流各庄、博野县白沙庄

和正定县白长久剧社搭班演戏

刘守谦及夫人刘会荣

刘守谦天生一副好嗓子

明嗓、背功嗓、二音嗓

唱起来,分不清哪是真嗓,哪是假嗓

真假嗓结合的天衣无缝

句句动听、字字传情

每唱必博得观众满堂掌声

退休后,他一直帮带徒弟

为老调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年6月3日病逝于石家庄市

葬于保定安国市王街村

安国老调长期流传在民间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历代安国艺人将千秋岁月浓缩于方寸舞台之间

用乡音褒扬忠烈、鞭笞奸邪

润物无声传德明理、教化乡俗

它所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唱腔

更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

一种当地独一无二的气质

人物介绍来源:方志安国

文/保定文化旅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0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